![]() Photo Credit: 《繁花》官方微博 十年磨一劍,王家衛寫實呈現90年代上海灘 據悉早在10年前,王家衛就對《繁花》的文本感興趣,並計畫將其改編成電視劇。 春節將近,旅客有返鄉與出遊需求,為避免罷工衝擊旅客權益,民航局也要求長榮針對不同情境加強因應準備,並及時告知旅客。民航局長何淑萍表示,昨日的勞資協商雖未能順利讓風波落幕,但已有部分共識,距離過年只剩下兩週,雙方應把握溝通的時間與機會。 李信燕說,外籍機師聘僱問題會在下次會議討論,昨日公司只是提出非常一小步的善意,機師工會將於今日召開的理監事會中討論後續罷工準備等相關細節,包括方式、時間點還有徹底執行的節奏是如何,以及在何種前提下做後續的罷工規劃,今日理事會結束後會再發布新聞稿。民航局表示,包括機師到班人數、工會預告罷工時間長短、罷工行動時間長短等,長榮航空必須針對各種不同情境,擬訂具體、可行的因應方案,將旅客衝擊層面降到最低,相關方案應提前呈報民航局。此外,長榮航空公司會儘速完成再提高副駕駛及資深副駕駛最高薪級上限的評估,並作出回應。長榮航空表示,若有具體對應方案,31日下午2時,將會同勞動部、交通部、民航局再次召開會議。長榮航空公司指出,會在昨日的基礎上儘速擬定對案,與工會進行下次協商,期待與工會儘快形成共識,達到公司、員工與旅客3贏的解決之道。 長榮航空針對工會訴求提出具體進度及可行方案,並由有決策權人員出席與會。公司會優先考量員工健康福祉及留才久用,因應國外物價上漲,給予機師於外站工作有充足福利,強化外站福利政策及檢討薪資結構。圖片來源:潮健康 因事故而早死的風險較高?過度樂觀者的八大盲點 除了金錢與理財方面的缺失,美國心理醫學機構《Amen Clinic》亦列舉過度樂觀的「8大盲點」,建議民眾避免掉入正向思考的陷阱,以免影響身心靈健康: 行為過度冒險。 總的來說,受試者可依據樂觀程度分為5大類:極度悲觀、中等悲觀、現實主義、中等樂觀與極度樂觀者。從分析結果來看,認知能力較低者的「極度樂觀」、「中等樂觀」的預測機率為9.5%、31.6%,而認知能力較高者的相應估計為6.2%、23.6%,分別下降34.8%、25.2%。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可能會阻礙個人注意到危險信號、或忽視身體症狀,當出現負面的結果時卻為時已晚。從初步研究結果可得知,較高的認知能力與教育、收入、健康等社會經濟因素呈正相關。 但事實是否真為如此?《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最新研究稱,隨時展現樂觀的態度,反而使其成為一種「毒雞湯」,除了可能使個人認知功能下降,更與糟糕的財務狀況如破產、負債,或較低的責任心有關。研究團隊首先發放問卷,將其對於未來財務狀況的展望分為3種回答:(財務狀況)將會更好、不會有任何改變或將會更差,並與未來受試者實際的財務狀況進行比較。 《Amen Clinic》建議,與其培養「積極」的思維,「準確」的思維相對重要,意即養成準確、誠實和有紀律的思考習慣,是達成幸福和成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經歷創傷事件後不積極處理情緒,可能會導致個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例如過度樂觀者可能會掩蓋婚姻衝突,直到情況變得難以忍受,以至於對方提出離婚感到措手不及。適當程度的壓力或焦慮可以幫助個人做出更好的決定,因此在做決定前,最好在樂觀態度與防範未然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過度樂觀者往往覺得自己「所向披靡」,而這可能使其更容易沾染不良習慣。正向思考的力量,可以讓人相信過去的違規、違法行為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會阻止人們從錯誤中學到教訓,並註定導致重蹈覆轍。研究認為,這代表認知能力較高者,在金錢問題等有關於社會經濟的議題上,會採取更謹慎與現實吻合的策略,而非過度樂觀。圖片來源:潮健康 不僅自吹自擂又愛推卸責任?過度樂觀者易缺乏反省態度 「對任何事都採取過於樂觀的態度,可能只是認知功能低下的副作用。 相對於認知能力低者,認知能力高者為「極度悲觀」、「中度悲觀」和「現實主義」的機率,分別增加53.2%、10.1%和22%。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那些認為事情總是會水到渠成的人,不太可能為退休儲蓄金或緊急預備金做好準備。」研究主要作者Chris Dawson表示,認知功能較為低落者,更可能會做出自吹自擂、誤判情勢等偏誤行為,尤其當人們必須做出與財務有關的重要決策時,樂觀態度容易使其掉以輕心,不去衡量事態的嚴重性。 當相信「沒有壞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這種想法被稱為樂觀偏誤,例如認為為房屋購買保險沒有必要,但當洪水、火災侵犯家園時,擁有樂觀偏誤認知的人可能會失去一切。該因素(尤其是家庭收入)反過來又與過度樂觀、悲觀的信念表現出程度不一的相關性總的來說,受試者可依據樂觀程度分為5大類:極度悲觀、中等悲觀、現實主義、中等樂觀與極度樂觀者。圖片來源:潮健康 不僅自吹自擂又愛推卸責任?過度樂觀者易缺乏反省態度 「對任何事都採取過於樂觀的態度,可能只是認知功能低下的副作用。從初步研究結果可得知,較高的認知能力與教育、收入、健康等社會經濟因素呈正相關。」不過,Dawson博士也強調,適度的悲觀或許有助於人們看清局勢,但過度悲觀同樣會使人停滯不前、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 過度樂觀者往往覺得自己「所向披靡」,而這可能使其更容易沾染不良習慣。例如在經歷創傷事件後不積極處理情緒,可能會導致個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例如將所有資金投入到一個毫無熟悉的行業中,越可能耗盡個人的積蓄。 過往即有研究指出,時常抱持「別想太多,快樂一點」想法的人,因事故或可預防疾病而早逝的風險較高。研究發現,過度樂觀者的酗酒行為風險較高。 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可能會阻礙個人注意到危險信號、或忽視身體症狀,當出現負面的結果時卻為時已晚。他建議,當採取有關於財務上的決策時,著眼於切合實際的期望,也就是「現實主義」之上,更有可能帶來正面的結果。另外對於強迫性賭徒的研究表明,他們的性格經常被認為過於樂觀。當相信「沒有壞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這種想法被稱為樂觀偏誤,例如認為為房屋購買保險沒有必要,但當洪水、火災侵犯家園時,擁有樂觀偏誤認知的人可能會失去一切。 過度的正向思考會阻礙個人解決現實問題。從分析結果來看,認知能力較低者的「極度樂觀」、「中等樂觀」的預測機率為9.5%、31.6%,而認知能力較高者的相應估計為6.2%、23.6%,分別下降34.8%、25.2%。 」研究主要作者Chris Dawson表示,認知功能較為低落者,更可能會做出自吹自擂、誤判情勢等偏誤行為,尤其當人們必須做出與財務有關的重要決策時,樂觀態度容易使其掉以輕心,不去衡量事態的嚴重性。研究團隊首先發放問卷,將其對於未來財務狀況的展望分為3種回答:(財務狀況)將會更好、不會有任何改變或將會更差,並與未來受試者實際的財務狀況進行比較。 《Amen Clinic》建議,與其培養「積極」的思維,「準確」的思維相對重要,意即養成準確、誠實和有紀律的思考習慣,是達成幸福和成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在經歷困難時期(如家人過世、離婚或經濟問題)時,總是低估事件對身心靈帶來的影響,可能阻止自己從親友獲得所需的支持。 根據2017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人們相信未來會是美好的,卻沒有遵循計劃並持續努力,可能會阻礙其理想轉化為現實。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該因素(尤其是家庭收入)反過來又與過度樂觀、悲觀的信念表現出程度不一的相關性。圖片來源:潮健康 因事故而早死的風險較高?過度樂觀者的八大盲點 除了金錢與理財方面的缺失,美國心理醫學機構《Amen Clinic》亦列舉過度樂觀的「8大盲點」,建議民眾避免掉入正向思考的陷阱,以免影響身心靈健康: 行為過度冒險。 那些認為事情總是會水到渠成的人,不太可能為退休儲蓄金或緊急預備金做好準備。適當程度的壓力或焦慮可以幫助個人做出更好的決定,因此在做決定前,最好在樂觀態度與防範未然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正向思考」與「樂觀態度」往往與成功的人生連結在一起。圖片來源:潮健康 樂觀主義者記憶力、推理力更差? 研究:過度「正面思考」對身心有害 為了解樂觀偏誤與認知功能之間的相關性,英國巴斯大學研究團隊透過涉及縱向調查,分析其中26,000個家庭的數據。 正向思考的力量,可以讓人相信過去的違規、違法行為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會阻止人們從錯誤中學到教訓,並註定導致重蹈覆轍。研究認為,這代表認知能力較高者,在金錢問題等有關於社會經濟的議題上,會採取更謹慎與現實吻合的策略,而非過度樂觀。 |
2025-04-05 20:52
2025-04-05 20:52
2025-04-05 20:45
2025-04-05 20:35
2025-04-05 20:25
2025-04-05 20:18
2025-04-05 20:14
2025-04-05 19:59
2025-04-05 19:54
2025-04-05 19:51
2025-04-05 19:49
2025-04-05 19:49
2025-04-05 19:44
2025-04-05 19:44
2025-04-05 19:42
2025-04-05 19:34
2025-04-05 19:16
2025-04-05 19:00
2025-04-05 18:51
2025-04-05 18:51
2025-04-05 18:47
2025-04-05 18:44
2025-04-05 18:44
2025-04-05 18:40
2025-04-05 18:40
2025-04-05 18:37
2025-04-05 18:33
2025-04-05 18:27
2025-04-05 18:22
2025-04-05 18:09
友情链接: